国际化的思想盛宴
——2010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雅戈尔”国际服装论坛
国际视野下的艺术设计教育
院长李珂玲老师代表大家向上述到来的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其后,本次学术的总主持人
曹意强
教授介绍到,“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雅戈尔”国际服装论坛是由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组委会、东华大学服装设计学院、《新美术》杂志社联合主办。”论坛很多,但这次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论坛,因为我们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的著名专家。设计教育在中国越来越重要,从事设计专业教育的学校也有一千多所。设计具有双层含义:一方面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即如何将观念的东西转化为产品;另外方面是设计产品对消费者的审美影响,设计渗透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对消费者是有潜移默化影响力,包括他们的思想,对生活质量要求等,所以设计也显得更为重要,但是以前总是会把设计与美学分开来,即划分高雅艺术与次要艺术。设计时的审美因素有时难免会被忽略,但好的设计品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存放于博物馆的经典作品。所以这次的会议将重点放在提倡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上,内容是具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希望通过这次的论坛能提高我们中国和东华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水平。
清华美术学院的常务副院长
郑曙旸
教授担任此次的主持人,上午的演讲者和主题分别是:
John Onians
教授——What guides the designer’s hand? Inside the ultimate design studio: the brain;
Faya Causey
博士——Living and Working in I.M. Pei's Masterpiece, and other Musings on Museums, Design and Education.
第二场由东华大学副校长
刘春红
教授对大学国际化进程的思考演讲。她表示,在大学国际文化背景中,大学的本质已是一个国际性机构,因为知识和学问本身是具有国际性的。在经济全球化下,人力资源市场、工作环境已经国际化,对 、服务社会的需求在不断提高。高水平大学发展内在需求需要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来提升学术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可见,中国大学国际化浪潮已势不可挡。
刘春红
教授将大学国际化的内涵分为三个方面,即过程论、培养论和格局论。她介绍到东华大学的国际化进程主要以纺织服装材料等特色学科为基点,以特色带整体、整体促特色为方针。在东华未来的国际化目标里她提出,要以国际视野引导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形成教育合作国际化、师资生源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的立体化对外开放格局。最后也希望东华大学能致力于国际化成为东华大学的特色之一。
第三场和第四场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John Onians教授提出,营造设计师之手设计的并非意识而是大脑,研究得出设计师在设计时,他的运动神经资源会无意识的影响他的创造。比如希腊艺术家喜欢盔甲样式的军服,这种神经偏好来源来自盾牌上的常见动物,螃蟹和蝎子,它们都有坚硬的外壳和锋利的爪子,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动物,使得设计者无意识的去模仿并设计类似产品,包括使用者也会因看惯了这两种常见的动物,而习惯性的无意识的去购买这类产品。美国国立美术馆教育部主任Faya Causey .博士向大家介绍到的美国国立美术馆设计者U.M.PEI无意识的将自己家乡苏州的一些环境特色巧妙地运用到美国国立美术馆的设计上,这也证实了John Onians教授的论述观点,设计师的一种无意识设计倾向。
第五场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
许平
教授,对于教育的设计,全球化视野下的反省与探讨。
许平
教授说道,思考的品质是大学的灵魂,一种立足于时代的眼光是学术的责任。他表明,中国劳动人口“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意味着“中级劳动力”的不足和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中国设计教育需要一个发展和定位的拐点,需要认真的“设计教育的设计”。在手工艺文明中包含着重要的文明价值与未来可能性,更重要的,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显示而言,它还意味着另一层重要的含义,我们应该在跨界、地域、服务这三个方面着重考虑中国设计,对教育的内涵有更好的认识。选择中国设计教育,通过我们的选择为中国的颈部与崛起提供动力。
最后由主持人
郑曙旸
教授做总结,上午精彩的演讲内容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这场以“教育服务产业、产业推动教育发展”为主旨的论坛,搭建起了国际教育和产业交流的大平台,树立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新形象,为中国艺术设计业走向世界起到推动作用,相信它能一直辉煌的走下去,作出更好的成绩。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清华大学的
杭间
教授开始了以《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为题的演讲。演讲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包豪斯的真相、乌尔姆的继承与批评、包豪斯在美国、包豪斯在日本、包豪斯在中国简洁但明确的介绍了包豪斯自成立以来的变迁和发展,
杭间
教授指出:包豪斯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思想,其次才是一种教育体系,它自成立以来所有思考的出发点都是在回答艺术是什么这一论题。包豪斯从一个艺术创作学院发展,历经三次校舍的变迁和多次社会的改革,包豪斯人一直致力于解决艺术创作自由和工业标准化的矛盾,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效。
杭间
教授精彩的演讲获得的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
随后,南京艺术学院的袁熙旸教授为我们讲解了新世纪十年西方设计教育的走向,在“整合,以创新的名义”的中心下,袁熙旸教授介绍了最近十年艺术设计界出现的新的一种趋势,即结合设计、商业与科技的跨学科、多领域的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和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长,袁熙旸教授以芬兰阿尔托大学,英国的Design in London机构和斯坦福大学的D-school为例,介绍了这种“三位一体”的设计整合教育的优势,他最后说:总的来说“三位一体”教育方法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进一步发展,在国内也日益硬起来人们的关注,发展不同类型的创意人才已迫在眉睫。
紧接着,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的
彭波副
教授带来了以《“独角戏”与“折子戏”——艺术设计教育的多元化分析》为题的精彩演讲,演讲中他站在教师的角度、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以戏剧的方式深刻而形象的阐述了教师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他表示:设计教育应当是多项的,教育的辐射面应当比纯艺术更加广泛,而学生应以自身潜力对所授知识进行消化与再加工,竖立随着社会风向的变化而变化,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接下来,法国里昂二大时尚学院的Prof. Mongi Guibane先生就中国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展开了演讲,在这场《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China's future designers》讲座中Prof Mongi Guibane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以在中法两国高校的教学经验,给予了在座教师和学生深刻的启发,他指出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时尚产业也在快速变迁,而教育方面也应当作出适当的改变,应当在社会及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在今天的时尚行业中,设计师不再是仅仅从事设计的人员,而要兼顾设计、制作、发布等各个方面的运作,这就要求设计师拥有管理、技术等其他技能。学生应当主动介入时尚业的变革之中,解决设计时间与品牌长远效应之间的矛盾。他的演讲获得了在场师生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然后是来自荷兰鹿特丹大学的Richard Ouwerkerk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关于艺术设计教育与合作办学的一些情况与看法,他以荷兰鹿特丹大学为例,为我们介绍了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将产、学、研相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共同合作,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根据市场需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创作机会。这种国际化办学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使得鹿特丹的设计业迅速发展。
最后,东华大学08级研究生田玉晶作为国际化教学的受益者上台演讲,她介绍了自身参与的一些国际合作项目,并表示国际化办学让她提升了专业视野拔升课专业高度、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欲望和寻找新优势的动力更提高了同学的时间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这一系列紧凑而深刻的演讲,让在场的同学
和
老师都受益匪浅,这是一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式的盛会,来自各个国家、地区、院校的高
水平的
教授们,清晰而有力地传达着自己的思想,让大家了解到了目前艺术设计领域的各种声音,在思流的交汇中,艺术设计教学将会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对外宣传学生记者团
王瑜婷国盼盼
指导老师: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