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课程名称:视觉元素研究
课程时间:2010.9.27~2010.9.30
授课课时:32课时
相关活动:1、《中国·荷兰》主题海报设计
2、《DESIGN EXCHANGE》主题讲座
3、世博园荷兰馆课程成果汇报展演
4、“视觉艺术设计周”展览
合作双方: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
荷兰鹿特丹大学威廉·德库宁学院媒体设计系
双方教师:(中方)彭波、赵蔚
(荷方)Roger Teewen罗杰·图温
课程对象: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研究生和本科生
课程介绍:
《视觉元素研究》作为研究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视觉语言实现沟通与交流,跨越语言的障碍,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和文化的交流,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增强对视觉语汇的创新性研究与表现能力。
课程邀请荷兰鹿特丹大学威廉·德库宁学院媒体设计系主任罗杰·图温教授及部分荷兰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交融不同的文化背景、认知方式与表达角度,任课的双方教师和参与的中外学生都从课程合作中得到很大的启发与收益。
课题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 词汇整理
首先要求每个学生选用三个词描述自己的家乡,三个词描述自己的国家,每个词都需要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记录,并能做出合理有效的解释。
二、 视觉表现
分别将两组词以适合的视觉形式表现于A0尺寸的画面上,以中文与英文两种版本形式完成。注意视觉元素与版面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视觉元素间的相互关联。
三、 终端输出
对画面做整体调整,注重系列感与形式感,并凸显由文字元素到视觉元素的转换的趣味性与创造性。
四、 汇报展览
课程以作品展览和汇报讲评的形式结束。每个学生将表现“家乡”与“国家”的两组海报和词汇及草图一并展出,师生共同做讨论评议,并在世博会荷兰日的活动现场做了公开展演。
课程意义:
通过对对象全方位的研究,增强我们对每个阶段视觉表象和理解诠释的意识,发掘并发展能表征个人与泛文化之间不同点的视觉语言,集合展出内里与表象的交织融合。实现由文字语言到视觉语言的创造性转换。
部分学生作品:
课程时间:2010.9.27~2010.9.30
授课课时:32课时
相关活动:1、《中国·荷兰》主题海报设计
2、《DESIGN EXCHANGE》主题讲座
3、世博园荷兰馆课程成果汇报展演
4、“视觉艺术设计周”展览
合作双方: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
荷兰鹿特丹大学威廉·德库宁学院媒体设计系
双方教师:(中方)彭波、赵蔚
(荷方)Roger Teewen罗杰·图温
课程对象: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研究生和本科生
课程介绍:
《视觉元素研究》作为研究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视觉语言实现沟通与交流,跨越语言的障碍,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和文化的交流,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增强对视觉语汇的创新性研究与表现能力。
课程邀请荷兰鹿特丹大学威廉·德库宁学院媒体设计系主任罗杰·图温教授及部分荷兰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交融不同的文化背景、认知方式与表达角度,任课的双方教师和参与的中外学生都从课程合作中得到很大的启发与收益。
课题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 词汇整理
首先要求每个学生选用三个词描述自己的家乡,三个词描述自己的国家,每个词都需要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记录,并能做出合理有效的解释。
二、 视觉表现
分别将两组词以适合的视觉形式表现于A0尺寸的画面上,以中文与英文两种版本形式完成。注意视觉元素与版面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视觉元素间的相互关联。
三、 终端输出
对画面做整体调整,注重系列感与形式感,并凸显由文字元素到视觉元素的转换的趣味性与创造性。
四、 汇报展览
课程以作品展览和汇报讲评的形式结束。每个学生将表现“家乡”与“国家”的两组海报和词汇及草图一并展出,师生共同做讨论评议,并在世博会荷兰日的活动现场做了公开展演。
课程意义:
通过对对象全方位的研究,增强我们对每个阶段视觉表象和理解诠释的意识,发掘并发展能表征个人与泛文化之间不同点的视觉语言,集合展出内里与表象的交织融合。实现由文字语言到视觉语言的创造性转换。
部分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