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回访的第四站是雷山,计划回访的学员是高成春和赵世英。当日,东华大学产品系的俞英教授和田玉晶老师也带着学生采风非遗考察团来高成春的公司学习。两位老师先后分别参加了非遗研培工作,为了增进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和贵州非遗的认识,此番特别带着学生们来实地考察,向非遗传人学习取经,以便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后期的专业学习和设计。
东华大学非遗考察团与非遗学员合影
东华大学回访组与非遗学员合影
高成春与赵世英热情接待了回访组与东华大学非遗考察团。学员提前准备了贵州特色的姊妹饭和迎宾酒,盛装拦门迎宾,让回访考察团的师生们感受到浓浓的情谊。应东华大学的老师邀请,两位学员耐心细致地为回访考察团讲解苗族风俗文化,示范刺绣工艺,让老师及学生们对于苗族风俗文化以及传统民族工艺有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
绣娘为东华大学学生讲解雷山苗绣图案
高成春是2017春季非遗研修班的班长,也是本期的优秀学员。四十几岁的高成春出生在贵州雷山县的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苗绣的纹样绣艺是靠苗族女性“母女相传,邻亲传授”世代传承,渗透着当地的民间民俗风情文化,高成春6岁便跟着母亲学习刺绣,至今已有38年之久。“苗族刺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们苗族妇女个个心灵手巧,从小开始挑花、编织和刺绣,刺绣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起苗绣,高成春言语中总是透着自豪。
最初学绣时,高成春也是和当地苗族妇女一样,只是为了自穿衣服的装饰织绣。通过一遍一遍的练习,高成春十几岁时就可以绣衣服,她告诉记者,那时候刺绣很不简单,要自己想、自己画、自己绣,现在看起来是挺粗糙的,但当时绣成一件衣服母亲和她都很高兴。“苗族家家都有很多老衣服,奶奶辈的老人给女儿和儿媳绣,儿媳又给绣给孙媳妇,一代又一代。”刺绣就是苗族女人必须做的事情。
刺绣是个艺术活,不同的衣服、部位,绣花图案和刺绣针法都不一样。“我们苗族绣花,针法多,你慢慢看,会发现有很多不一样。女人们把自己的寄托、祝福放在里面。绣品好看,是女人心灵手巧的体现。”高成春说,“我很喜欢收藏精美的老绣品,手艺精湛,图案和色彩搭配赏心悦目,百看不厌,那也是一个人的灵魂。
左—以苗族长桌宴为原型创作的刺绣图案;
右上—苗族缩宝绣;右下—苗族织绣;
高成春向东华大学师生介绍自己收藏的绣品
高成春是个执着的人,只要是自己认准的事,再苦再累也不会轻言放弃。她认为,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好刺绣、蜡染、蜡画等苗族传统技艺一定要有踏实务实、摒弃浮躁、执着专一的工匠精神。高成春从事苗绣多年,传承苗绣绣法,并改良创新出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2013年高成春获得“百佳绣娘”刺绣比赛一等奖、2014年获得“中国原创百花杯”铜奖、2015年荣获“黔东南州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6年在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县级评选中荣获“优秀传承人”称号等等,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高成春屡获殊荣
2016年,高成春成立了“贵州成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开发有限公司”,自己做刺绣、蜡染、蜡画服饰及包袋等产品。除了把传统的一些纹饰图案,原汁原味的放在服饰上,同时,她还做了很多全新的尝试。“现代作品既要有民族味,也要有时尚风。”高成春认为,传承苗家技艺既要沿用古法精雕细琢,也要紧跟时代大胆创新。她在延续原生态、纯手工工艺的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尝试创新,包括面料载体的变化、色彩图案的设计等等。比如传统的蜡染是用铜制的蜡刀蘸蜡汁在白布上描绘图案,待蜡干了以后,把布放进蓝靛染缸之中将布染成蓝色或青色,然后再把布放进锅里煮,使蜡从布上熔脱,原先绘蜡的地方就呈现出白色,蓝白相间的图案色彩十分鲜明,最后再经过漂洗就成了蜡染布。高成春认为棉布比较硬,品质感不够,而且传统的白蓝色图案比较单调。于是她将蜡染的面料载体拓展到丝绸上,并且在绘蜡之前先运用草木染的方式对白色的丝巾进行染色处理,用板蓝根、栀子花、椿树等植物的叶、皮、根、茎等做原料,将一段白色的丝绸经煮染或浸染,染成绿色、黄色、红色等绚丽缤纷的颜色,然后再在丝巾上使用传统的蜡染工序进行绘蜡、染色、脱蜡等,最终创作出的丝巾质地飘逸、色彩和谐,品质感明显提升。高成春向回访组介绍,由于染色过程中浸染的时间、手法、材质不同,染出来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一条丝巾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彩染丝巾无法批量生产,从布料的纺织、绘蜡、染色、氧化、漂洗、脱蜡等,都是一步一步亲手制作的,辛苦但是满足。高成春说,在草木染工艺中,许多从植物里提取的色素对纤维亲和力不是很强,色牢度较差,彩染丝巾如何固色是她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后,她接下来想进一步尝试将刺绣融合进彩染丝巾里,增加丝巾的美感。
高成春向回访组展示丝巾
高成春创新的彩染丝巾
东华大学楼盛森老师是纤维研究专家,曾长期在丝绸公司工作,对固色问题很有经验。了解到高成春目前遇到的固色问题后,楼老师当即热心地向高成春建议将彩染丝巾在高压锅里进行高温蒸煮,并表示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与他联系。
除了尝试蜡染、蜡画创作,高成春还与一些高级定制品牌合作开发服饰,如曾为彭丽媛国母定制服装的“例外”。“例外”是中国非常成功的女装设计师品牌,践行纯手工制作,环保简朴,致力于创新和东方文化的传承。“例外”品牌与高成春的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是对她精湛技艺的肯定,也证明了高成春在非遗传承上的努力与成就。“刚开始,我的市场主要还是在当地,一些绣娘因为忙于工作或者做生意,没时间绣花,也会下单找我订做。”生意越来越好之后,她便将业务延伸到周边城市。“订单不断增加,光靠几个人忙不过来,我就请了县里其他空闲的妇女来跟我一起做,现在已经成立起近200人的团队。”高成春介绍,她的这个团队有时一起做,有时分工来做,长期固定的绣娘大概四五十个人,基本每天大家都很忙碌。这些妇女们一边做工赚钱,一边带小孩读书,每个人吃的都是手工钱。
高成春与设计师合作开发的服饰
在东华参加非遗研培后,高成春感受到都市的简约审美,意识到要想将苗族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一定要学会“做减法”。她十分感慨地告诉回访组:“要说赚钱,手工刺绣可以说是来钱最慢的辛苦的体力活。不仅耗时,长时间大面积的绣,绣娘的眼睛和颈椎也很容易出现问题。而且目前机绣工艺发展迅速,通过电脑程序控制生产,耗时短、效率高。机绣品成本较低,简单的绣花可以批量生产且较为便宜,尤其是低档绣品,手工绣的价格是无法与机绣竞争的,这个档次机绣品的价格只有手绣的几分之一或更低,利润却比手绣多几倍甚至十几倍。
因此,现代苗族妇女因生活所迫,忙于外出打工,无暇刺绣,这样就容易导致传统手艺逐渐失传。”意识到这些,高成春将公司的产品定位为中高档,因为只有中档以上的绣品,手绣的优势才能体现;她开始教绣娘学习用刺绣做点缀,画龙点睛,开发适合都市需求的产品,不仅省时省力,也可以为绣娘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成立公司后,高成春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公司负责人,她需要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负责,需要对公司绣娘们的生活负责。回访组老师对高成春的责任和担当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结合高成春目前的困惑提了不少建议。例如,多和政府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多方合力,共同发展,因为非遗传承任重道远,如果只是凭借个人的力量可能举步维艰;又如,在开发产品之前要多做调研,充分了解目标客户的特点、需求和喜好,比如经常出席的场合、需要的服饰颜色和款式等,要讲究TPO原则;再如,创新的图案或手艺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等等。
祖辈传下的手工艺给高成春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名望,但她时刻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坚持学习,勇于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高成春说:“苗族是没有文字的,祖先通过蜡染、蜡画、刺绣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技艺是苗家的‘独家记忆’,传承和发扬苗族传统手工技艺就是我的人生目标。”
撰稿:栗美玉
审稿: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