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非遗学员调研回访系列报道之四)
7月17日, 教授非遗教育研究中心柯玲主任一行自遵义驱车五个多小时到达六盘水盘州市,对四期学员柳胜、七期罗怪、罗娜萍及岑雅四位学员进行调研回访。几位学员汇报东华学习心得几乎用了一个相同的句式“不去东华学习,我不会……”!
柳胜:不去东华大学,我不会这么有文化自信
图1:回访组参观淤泥乡柳胜的非遗展示馆和工坊(右二为学员柳胜)
回访柳胜让老师们大喜过望,虽然行程提前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回访老师到达时他正在将非遗作品从工厂搬往文化馆,“今天太忙、太乱了!要是老师们过两天到,那时肯定焕然一新!”柳胜不无遗憾地说,有点像未能正常发挥的高考学子。不过在回访组老师看来柳胜的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他的工坊是示范工坊,他参加省能工巧匠及服饰设计大赛都得了大奖。乡文化站无偿提供了三层楼数百平方给柳胜做非遗展示、体验馆。
“如果不去东华大学学习,我就不会这么有文化自信,就不会有回来后的一系列获奖和荣誉,也拿不到政府订单。”一见面柳胜就滔滔不绝地开讲。说通过东华大学学习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宝贵价值,回来以后便开始搜集整理。他是彝族剪纸、刺绣传承人,除了服装制作还擅长麻编、泥塑,在东华大学学习时,老师建议他尝试融合、立体表达彝族文化。馆中一幅融合了剪纸、彝绣、彝族历法和物候的创新设计作品深得老师赞许(图1)。刺绣与剪纸结合,运用刺绣表现剪纸中镂空的形式,色彩选择靛蓝色,朴质清新。柳胜说这对作品一出,就被当地政府选中,马上订了10套出国参加文化推介。柳胜的服装店是子承父业,生意一直不错,无疑柳胜的创新设计是赢得顾客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作坊有展示有体验有门店,关涉的彝族非遗项目也很多。老师们很是欣慰,柳胜已经成长为当地非遗传承、创业发展的青年骨干。多才多艺的他还尝试将儿时的麻编、泥塑等玩具回忆、复原,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听说即将到来的火把节柳胜还是总策划。好的政策、大的平台、好的机遇加上柳胜日渐精进的设计能力,回访组老师坚信,这里的非遗有这样的年轻人一定前程似锦。
罗娜萍:不去东华学习,我不会直播得这样开心
当地非遗部门的精心安排,两位七期学员罗娜萍和罗怪回到她们羊场乡的娘家等待柯老师一行的到来。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勉强能行车,但沿途小型塌方频频出现还是有点让大家手心冒汗,但一到村口紧张就全无踪影——罗娜萍家老屋前的广场上,两位学员和十几位绣娘身着民族服装,桌上摆满了刚出锅的粽子、玉米、红薯、大豆和现摘的花红(小苹果)、黄瓜等;另一边,同样身着盛装的乡亲纺的纺、织的织、绣的绣、编的编,热热闹闹。一群欢蹦乱跳的孩子让这个隐藏于深山的小村子显得活力四射,好一幅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新农村画卷。
老师们发现老屋前有个特殊的装置,罗娜萍笑着说“老师,那是我做直播用的。我本来就会玩抖音,去东华大学学习时,到达上海我用布依语发了一段视频,点击量竟然达到十七万!东华大学老师的时尚卖手课给我启发很大,现在我直播做得特别开心,我的粉丝已经三千多了。疫情期间门店没人,我们干脆回娘家以老屋为背景做直播,效果非常好,每天至少有两个订单以上。”就这样,乡亲们的土布、服装以及她们自己开发、设计的服饰品都通过直播卖出去了。两位罗姓学员都是2019年秋东华大学第七期非遗研修班的,从东华回来才半年多,有这样的业绩实在令人振奋。在场的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完全看不出疫情的影响痕迹。关于下一步的产品设计和直播策略,随行的专业老师傅婷给出了很多具体有效的现场指导(图3)。当回访组老师准备返程时,众乡亲强留用餐,两位学员还专门献演布依民歌,深情的歌词令老师们感动不已(图5)。临别前傅老师还给孩子们分发了特地带来的上海糖果(图6),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传承家乡文化。
图2 回访组与乡亲们合影(二排左一为学员罗娜萍,后排右一为罗怪)
图3:一年级的小学生已会熟练编线
图4:回访老师现场授课
图5:两位学员晨起练歌,浓情献演
图6:临别前给孩子分发糖果
岑雅:不去东华学习,我不会想到建立非遗工坊
东华七期学员岑雅,在她新开的非遗工坊迎接了柯老师一行。一群衣着盛装的乡亲热热闹闹地忙前忙后。岑雅的工坊位于公路一旁的坝上,交通十分便利(图7)。经营模式主要也是以大家庭为单位制作刺绣、服饰等特产销售,并且为过路的车辆行人提供农家乐餐饮。工坊左边是传统的纺染织布间,右边是制作的服饰展销间,订单多的时候家里的亲戚就会来帮忙做活或分发给其他人。岑雅说自己的生活本来是种地带娃,闲暇时绣花做点衣服,但在去东华大学学习后,她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带动更多人,于是果断建立工坊,目前已在申请执照。“这个工坊是我去东华大学学习后决心做的。不去学习想不到!”身材娇小的岑雅管理颇有一套,一家老小分工协作有条不紊,纺、染、织、绣一条龙齐全。在东华学习时,岑雅就是一个富有定力且善于思考的优秀学员,她负责工坊业务接洽和设计创新,重质量讲信用的口碑在外,这也是她工坊主要的销售渠道。与回访老师相见时,岑雅还特地穿上了一套自己新做的大红盛装。
疫情期间,有人唉声叹气,而岑雅坚信疫情终究会过去,所以她开工坊、纺线、织布、染色、制衣、绣花一着不让,目前工坊里备货充足。说起未来计划,岑雅笑容满面、信心满满(图8),老师告诉岑雅若有难处务必直言,设计方面东华老师时刻待命,当地问题也可提出,老师们次日与当地领导座谈时会及时沟通交流。
图7:回访小组与岑雅(后排左一)的乡亲们在新建的非遗工坊前合影
图8:谈及未来 充满信心
文字:余捷妮娜; 图片:张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