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 师生互赠作品情意浓

2020/08/24

(东华大学非遗学员回访调研系列报道之五)

    东华大学第12次非遗学员调研回访,主要面向贵州遵义和六盘水市,当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回访小组收获和启发多多,感动和惊喜满满。此次回访共历时7日,行程近3000公里,共回访学员17名(顺访3名),与当地领导交流座谈7次,走访调研企业和个人收藏及展馆4处。

718日,与六盘水领导座谈;回访学员韦厚珍、卢志鹏

718日上午,东华大学非遗学员回访小组柯玲教授一行应邀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文旅局领导在文化馆座谈。六盘水市非遗中心主任黄珍、文化遗产科长王述慷、高昌烈等分别介绍了六盘水市非遗现状,文旅局李勇副局长对六盘水市现有文旅资源、地理环境和整体文化的优劣势做了详细交流。随后,柯玲教授简介了东华大学概况及此次调研回访之行,并针对已回访的四位六盘水学员的情况进行简单反馈。傅婷老师对回访学员时发现的作品设计和非遗业态分布及产业发展等提出了中肯建议。回访组老师的建议受到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热切希望与东华大学进行深度合作(图1)。

1:回访小组与六盘水文旅局领导座谈

下午,在当地非遗工作人员陪同下,柯教授一行来到六枝特区合怡兴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回访东华大学五期学员韦厚珍和七期学员卢志鹏(图2),韦厚珍为企业负责人,主管研发,卢志鹏负责设计。一楼的店面全属于他们公司。纺、染、织、绣各有专用场地,学员培训室、体验互动室、样品陈列室等等一应俱全。

韦厚珍是东华五期非遗研修班的优秀学员。东华非遗教研中心公众号上曾经对她进行过专访。她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不断提高与她积极向上、注重学习有关。东华大学研修回来后,她又去参加了其他高校的非遗培训。韦厚珍研发和设计能力的提升使公司的产品销路拓宽,使非遗技艺变得与日常生活紧密交融。在韦厚珍的公司里,回访组一行试穿、购买了好几件衣服,包括海外留学归来协助摄录的95后小伙子也对他们的设计喜爱有加,现场定制。

韦厚珍的企业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今年的疫情期间她主动捐赠抗疫物资,后来又主动为援鄂医护人员设计纪念品。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传统手工艺,合作社还与六盘水市关工委、六枝特区关工委一起举办免费传统手工艺培训班,学员培训期间每人每天还可领取50元的生活补助,培训结束后,考核优秀的学员,就可以接到合作社的订单。家里完成订单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增加收入,每月最少1000多元。合作社每年无论亏盈,都要联系牛角村30多户贫困户,每户给予1000-1200元的现金资助,迄今免费培训学员300余人次。仅2019年就带动全村46128名妇女就业。韦厚珍的企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她的带动作用正逐步得到发挥。其实她是在回访老师到达深夜专门从遵义习水县赶回来的——她正在给那里的绣娘培训,就在前一日她还欢天喜地地告诉柯老师说她为培训班绣娘接了一批绣活,比自己接到订单还开心。

公司的荣誉墙也很有气势(图3),近年来,韦厚珍带领的团队先后荣获“国际新手工艺运动”优秀奖,贵州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示范企业、六盘水市妇联“十佳绣娘”等荣誉称号。2019年,韦厚珍入选全市诚实守信“身边好人•凉都榜样”等等。仅20182019年间就获得数十种奖项。老师尤为看中的是韦厚珍参加了两届“多彩贵州民族服饰设计大赛”,每次都赛绩不凡:2018年获得“民族元素职业工作装”三等奖、“民族元素旅游休闲装”优秀奖,2019年获得“民族元素职业装工作装”二等奖、“民族元素旅游休闲装”优秀奖。东华大学的非遗研培主题为“传统刺绣创意设计”,以提升学员设计能力为宗旨。韦厚珍学成归来融会贯通,效果显著,让回访组老师甚是欣慰。

回访老师认真听取了两位学员的研培学习心得和公司的运行现状、并对下一步如何开发新品提出了具体建议、指导其扩大品类和提升层次。柯主任将新鲜出炉的第七期《东华大学非遗研培成果》赠与卢志鹏留念(图4),看到自己在东华的学习生活以及研培成果被如此精心地保存成册,小卢学员非常激动。对于东华大学的研培,两位学员心存感激,他们合作了一份蜡染作品捐赠给东华大学(图5)表示谢忱。布依民族通常依山傍水而居,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崇拜之情。所以他们选择了云纹寓意“和谐、吉祥、完满、如意、生生不息”,水纹(即螺旋纹)寓意“团结永恒”,龙纹象征民族气质和品格,凤纹象征布依族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预祝东华大学丰衣足食,团结向上。柯玲主任代表学校收下了学员捐赠,并将在回沪后补寄《捐赠证书》。

2:回访组老师与当地领导及东华学员合影(着民族服装者为韦厚珍、卢志鹏)

3:韦厚珍公司的荣誉墙

4:柯玲主任给学员赠送《东华大学非遗研培成果手册》(第七期)

5:  两位学员给东华大学捐赠亲手绘制的蜡染作品

6:回访老师试穿学员的创新设计服装

719日,安顺市,回访五期学员杨林

719日,东华大学第12次学员调研回访最后一程,柯玲主任一行来到五期学员杨林的博物馆。杨林在东华学习时,因在班上较为年长,平时严格遵守研培纪律,常主动提醒年轻学员按时上课,结业时 给他颁发了“长者风范奖”。

看到杨林的传承馆博物馆,回访组老师有些意外。傅婷老师问:“真建起来啦?”“对啊,在东华大学学习时,您提醒我建个博物馆时,我立即通知儿子,当时就开工了。”杨林的博物馆建在高铁边上,虽然不够安静但交通便捷。杨林如数家珍地给老师们看了他的一些藏品,并非常开心地告诉老师们他扩大规模发展民族文化工程的申请批文刚获批,在新征的三亩地上,他将有更大作为。

杨林老师喜欢高效办事低调做人,谈及他对当地贫困户和残疾乡亲的帮助,他都觉得不值一提。杨林对东华大学深怀感恩,去年东华大学团委在此设立东华大学实践基地(图7)。此次他得知老师要来回访,就在班级群中宣布要给母校捐赠自己的蜡染作品(图8)。非遗教研中心柯玲主任代表学校给他颁发了《捐赠证书》(图9)。安顺蜡染名声在外,杨林的作品,完成于1989年,纯清花色,《吉庆有余》寓意美好。回访杨林时,当地非遗管理部门领导因忙于脱贫攻坚无暇到场,但贵州省农林厅杨洪俊副厅长、西秀区妇联陈佳英主席以及工信局牟抗军科长等都到现场交流,介绍了贵州省多个部门分工协作进行非遗保护和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的概况,并希望东华大学能多给安顺绣娘以更多学习的机会。

72019年挂牌的东华大学团委的实践基地

8:回访组老师接受杨林捐赠自创作品

9:回访组老师代表学校给杨林颁发《捐赠证书》并与当地领导、绣娘们集体合影


 东华非遗学员熟知东华非遗教研中心的老师们一向奉行“一朝结缘、终生互助”的服务宗旨。很多学员从东华回去后,遇到专业问题随时可以得到东华老师们的帮助。回访是约定,更是检验。东华研培成效正逐步显现,提升学员设计能力,助力脱贫攻坚,为保护发展传统文化、实现民富国强小康目标,东华定会不辱使命,继续深入进行非遗教育研究,传承发展我国的宝贵遗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