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时尚再定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设计·泛时尚’高峰论坛”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
举行。值此第19届环东华时尚周暨
2021年毕业季之际,邀请全国近二十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艺术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设计学学科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结合东华大学时尚学科生态链中的设计学科特色,以“时尚再定义”为主题,围绕文化自信与时代需求、科技文明与社会转型、生态文明与人类未来等不同议题,为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设计·泛时尚”的未来学科格局与教育发展路径献计献策。东华大学副校长舒慧生、研究生院院长俞昊、教务处副处长杨旭东、
党委书记吴晶,院长李俊等班子成员出席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
副院长冯信群主持。
围绕“时尚再定义”的讨论主题,李立新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科研处 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美术与设计”杂志主编)在主题演讲《创新与借壳:一种造物现象的启示》中以人类学的“借壳现象”为探究点,指出当下需要基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寻中国设计基因,将中国设计思想实践于当代设计,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价值系统。吕品田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 原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在主题演讲《手工:定义时尚的终极力量》中认为时尚既是美学问题,也是社会学问题,还是经济学问题,对时尚进行再定义必须注重手工的重要性,未来的时尚动力来自手工,也指向手工。此外,“时尚再定义”也需要立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郭春方教授(吉林艺术学院 校长,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主题演讲《时代与时尚——从新文科的视角再谈中国设计教育》中指出时尚的发展需要考虑到时代的变迁,新时代的时尚建立在于中国特色审美价值体系的建立,在于艺术教育新思维的发展。围绕“未来设计教育”的发展,宋建明教授(中国美术学院 原副校长,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主题演讲《新文科语境下的设计学科建设》中认为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构建兼具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文科 体系。设计学应该规划的未来图景,这种规划需要构建以境、人、心、事、场、图、言等内容的系统关系,实现从内心修炼到社会服务,从科技追踪到终极关怀。许奋教授(湖北美术学院 校长,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主题演讲《设计与未来》中深入阐述了未来设计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新视角和新路径,并认为未来设计师需要具有想象力、批判性精神、同情的理解、对知识持续的兴趣等能力。“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潘长学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院长、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以《设计师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从未来产业寻求视野,包括设计审美的变化、设计学科知识体系的重塑,分享了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科的前沿性探索。东华大学教授吴翔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在《设计教育:现实与未来》中认为,多学科、多领域、跨文化已经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核心,传统范式下的设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匹配新的知识体系和方法系统的建构。此外,围绕新文科的教育发展,黄心渊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院长、教育部高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分享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朱明健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副院长,教育部高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分享了《面对双万计划的一流课程建设思考》,王建民教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副院长,教育部高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分享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互设计》,林家阳教授(同济大学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享了《新文科语境下的时尚教育》。
论坛最后是“院长对话”环节,来自国内相关艺术设计学院的“掌门人”围绕新文科背景下的设计与设计教育发展展开分享,参与对话交流环节的嘉宾包括王晓予教授、康修机教授、魏洁教授、韩挺教授、丁伟教授,五位嘉宾分别结合各自院校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精彩的经验交流和问题探讨。